diăn

拼音
diăn gù
注音
ㄉㄧㄢˇ ㄍㄨˋ
词性
名词
近义词
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

典故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典故diăn gù

  1.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。

    引用典故

    literary quotation; classical allusion;

引证解释

  1. 典制和成例。故故事,成例。

    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亲屈至尊降礼下臣,每赐讌见,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,事过典故。”
    《北史·高隆之传》:“隆之 性好小巧,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,时有改易不循典故,时论非之。”
    宋•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压角之来莫究其始,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。”

  2.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。

    清•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大戏节戏》:“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,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。”
    清•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一》:“语杂詼谐皆典故,老传著述岂初心。”
    老舍 《茶馆》第三幕:“‘青是山绿是水,花花世界’,又有典故,出自《武家坡》!”

国语辞典

典故diăn gù

  1. 有出处、依据的故事典例。

    《北史·卷四三·刑峦传》:「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,邵援笔立成,证引该洽。」
    《红楼梦·第一七、一八回》:「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:『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。』」

网络解释

典故

典故原指旧制、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。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、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。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《后汉书.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亲屈至尊,降礼下臣,每赐宴见,辄兴席改容,中宫亲拜,事过典故。”

典故的字义分解

  • 典 [ diǎn ] 1.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。 典籍。字典。词典。经典。引经据典。 2. 标准,法则。 典章。典制。典故( ➊ 典制和掌故;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)。典范。典雅。典礼。典型。 3. 指典礼。 盛典。大典。 4. 主持,主管。 典试(主持科举考试之事)。典狱。 5. 活买活卖,到期可以赎。 典卖。典押。典契。 6. 姓。

  • 故 [ gù ] 1. 意外的事情。 事故。变故。故障。 2. 原因。 缘故。原故。 3. 有心,存心。 故意。故杀(有意谋杀)。明知故犯。 4. 老,旧,过去的,原来的。 故事(a.旧事,成例;b.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,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,“事”读轻声)。故人。故乡。故土(故乡)。故园(故乡)。故居。故国(故乡,亦指祖国)。故纸堆(泛指旧而多的文籍)。革故鼎新(“革”,除去;“鼎”,更新;破除旧的,建立新的)。故步自封(“故步”,原来的步子;“封”,限制;喻安于现状,不求进取。亦作“固步自封”)。 5. 朋友,友情。 亲故。沾亲带故。 6. 死亡(指人)。 故去。病故。 7. 所以,因此。 故此。故而。 8. 古同“顾”,反而。

典故造句

1、典面是指典故的相对稳定和精练的语言表达形式.

2、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、宗教词汇,同时大量借用了宗教文化的意象、原型,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。

3、吕才并将各类风水术书多以典故质正,对其中讹伪、穿凿及无稽拘忌者,每每痛加批判。

4、王爷?开哪国玩笑啊?你没听过‘江州司马青衫湿’的典故吗?有王爷穿青衫的吗?

5、莒县历史悠久,自古尚义,“勿忘在莒”、“卧冰求鲤”等典故流传至今;革命战争年代则有“横山母亲”的动人事迹,以及众多支前模范。

6、各编均收录了几十条法律典故,详注其源头出处,简述其演变过程,使读者了解各典故的来龙去脉,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。

7、这些珍贵的紫檀原料经匠师们高超的巧手,把件件精品雕琢化身在劲飞紫檀第一楼中,正所谓一个典故化作一件家具,百款荟粹抒写出一部经典的浓缩史。

8、熟悉周公历史的人,应该记得“一沐三握发”,“一饭三吐哺”这些典故

9、院落跟随着地球上唯一一个绵亘不绝的文明,共同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霜!她承载着华夏儿女绵延数代的门风典故与家居情怀。

10、本报济南4月12日讯记者今天从济南市邮政部门获悉,源于我省的传统经典故事《孔融让梨》将“走上”邮票,并在今年“六一”节在济南举行首发式。

典故的相关词语

【典故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典故的拼音是什么?典故怎么读?

    答:典故的拼音是:diăn gù
    点击 图标播放典故的发音。

  2. 典故是什么意思?

    答:典故的意思是:有出处、依据的故事典例。

  3. 典故的近义词是什么?

    答:典故的近义词是: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