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ǐng

拼音
bǐng bǐ
注音
ㄅㄧㄥˇ ㄅㄧˇ
繁体
秉筆

秉笔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秉笔bǐng bǐ

  1. 执笔。

    do the actual writing;

引证解释

  1. 执笔。

    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臣以秉笔事君。”
   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秉笔荷担莫此之劳。”
    唐•韩愈 《送文畅师北游》诗:“荐绅秉笔徒,声誉耀前阀。”
    宋•宋敏求 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下:“秉笔之臣得以纪録焉。”
    清•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。”

国语辞典

秉笔bǐng bǐ

  1. 执笔为文。

    《文选·颜延年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:「侍言称辞惇史秉笔。」

网络解释

秉笔

秉笔,汉语词语,

拼音:bǐngbǐ,

基本意思为执笔。

秉笔的字义分解

  • 秉 [ bǐng ] 1. 拿着,持。 秉烛。 2. 掌握、主持。 秉正。秉公。 3. 古代容量单位,一秉合十六斛。 4. 姓。

  • 笔 [ bǐ ] 1. 写字、画图的工具。 毛笔。钢笔。铅笔。笔架。笔胆。 2. 组成汉字的点、横、直、撇、捺等。 笔画。笔顺。笔形。笔道。 3. 用笔写,写作的。 笔者。代笔。笔耕。笔谈。笔误。笔译。笔战。笔名。 4. 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。 笔体。笔法。笔力。文笔。工笔。曲笔。伏笔。 5. 像笔一样直。 笔直。笔挺。笔陡。 6. 量词,指钱款。 一笔钱。 7. 指散文。 “谢玄晖善为诗,任彦升工于笔”。随笔。

秉笔造句

1、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,事一关联当世,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。

2、明燕王朱棣兵变夺取帝位,方孝孺秉笔直书“燕贼篡位”,被杀,灭十族。

3、史家对“书法不隐”、“秉笔直书”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史家自身素养的规范,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。

4、方谦看向秉笔直书,后者摇了摇头。

5、他日清朝应秉笔,党人碑后勒遗文’。

6、安壁县衙内书房,知县林从之正在秉笔伏案,师爷丁志沈疾步迳入,一时忘了叩门。

7、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,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,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。

8、可惜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——“无面见关中之父老,何颜入相府之厅堂!史官秉笔而记录,百姓众口而传扬”:尔等当年劣行,早已牢刻在历史耻辱柱上。

9、没过多久,他靠自己的花言巧语讨得魏朝的欢心,在他22岁时就已经由一名普通的杂役太监转到司礼监秉笔太监、掌管东厂的孙暹手下,负责管理库房。

10、这声音不快不慢,这动作一笔一换,时而左移,时而右变,时而跨出马步,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。

秉笔的相关词语

【秉笔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秉笔的拼音是什么?秉笔怎么读?

    答:秉笔的拼音是:bǐng bǐ
    点击 图标播放秉笔的发音。

  2. 秉笔是什么意思?

    答:秉笔的意思是:执笔为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