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他辞职后,还假借公司名义,到处招摇撞骗,使我们公司声誉受到了影响。
2、报道称,大多数来到该城市的菲佣都是假借教书或者旅游过来的。
3、这封"悔过书"假借释永信本人的名义,对少林寺高调参与各项商业活动表示悔恨。
4、贝多芬的心灵里多少有些清教徒气息;粗野的谈吐与思想,他是厌恶的: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。
5、称自己为“东西南北人”的孔子,若知道今天有人假借文化之名义,搞地方利益本位主义,他一定会感到很脸红、很气恼。
6、那最后对这个案子定性了吗?是跟之前一样的还是假借黑丝袜事件进行的凶杀案?
7、故信笔直书,不稍沉思假借,唯慈悲亮察,林夫人前致意请安,不另肃矣。
8、有力者自出资,无力者转展称贷,有谋者诓领官银,无谋者质当人口;有势者扬旗出入,无势者投托假借。
9、我想起中文里的假借法,因为一碰到现实中硬邦邦的权力就疲软,所以转而攻击权力推崇的人物了。
10、虽然,苟其举动有损与国家大计或名誉者,虽出自所尊长,亦举抗责之,不肯假借,事定之后,亦不肯自宽犯上之罪,而常以身殉之,如鬻?、先轸、魏绛之徒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