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《秦说碑帖》中指出,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,文人若不明碑帖,如同农夫不辨菽粟,木匠不辨绳墨。
2、翻阅碑帖,成了找寻字形变化的游戏,甚至对当时凸版印刷字体如老宋体、仿宋体、真楷体,都觉得其中蕴含无穷奥妙。
3、雄强逸宕,古朴高雅,兼得碑帖用笔之妙。
4、让徐翰菁有种似饮琼浆,沁人心脾,又似读碑帖,余味无穷的感觉。
5、书家而不明碑帖,恰如农夫不辨菽粟,工匠不识斧凿。
6、凡出版社出版的各种颜体书法及颜体一脉历代名家经典碑帖资料,如清代刘墉、何绍基,近代钱南园、华士奎等的碑贴,他都要想法购藏。
7、“其书风碑帖融合,气格旷达,无论结体与线条,均不主故常,不加修饰而一任自然。
8、舒同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孝冈镇,5岁即开始临习颜真卿、柳公权的碑帖,由于幼年家贫,只能用笋衣做笔,用染坊废水在芭蕉叶上习字。
9、擅书法,曾得于右任教益,解放后长期临摹汉简,融碑帖和汉简于一炉,独创一格。
10、梁启超生平每件事都做得“兴会淋漓”,即使在海外逃命期间,他也随身带着宝爱的碑帖,每天临池不废;夜来呼朋唤友推牌九,不亦乐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