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民间抄书在中国古代图书流通文化研究中尚属不足,但它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,有其特殊的意义。
2、历代僧侣在这里抄书、写书、传播宗教、苦心修行,还要经受战争的洗礼与宗派的迫害。
3、请抄书公们引以为戒!眠狂四郎。
4、弊源有二:一是教科书编者,专门抄书,表示专家架子;二是教员不知分出重轻,全课名词,必要学生硬记。
5、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,书全都靠抄,因为抄书人的水平良莠不齐,所以错字别字甚至整段脱漏都是常事儿,更别说还有些自以为是的儒生擅自加以篡改。
6、一位小伙子在伏案誊抄书上的资料,他斜对面的姑娘捧着书仔细品读,一对情侣在小声争论着书中的内容。
7、王瑞清说,平时没有别的爱好,每天就练字抄书,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,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他就会一直抄下去。
8、于是愈过愈穷,弄到将要讨饭了。幸而写得一笔好字,便替人家抄抄书,换一碗饭吃。
9、他对江湖的想像,对中原未知世界的向往,尽都寄讬在那半卷作者不详的杂拌儿手抄书里了。
10、之所以有此想法,周古平曾告诉朋友说,只因为自己小时候家里贫寒,没有钱买书看,为了读书有时只好借书、抄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