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《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》,似乎有“言过其实”之嫌。
2、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!!支持张教授,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。
3、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,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“名片”。
4、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《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!”》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。
5、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女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,故俗称郑卫之音。
6、《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!”——从影星来访,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》。
7、在格杀已经悄然摆开的阵势前,他们将痛楚哀伤隐藏在优雅的仪式中,让清丽明澈的韵致像花儿一样无拘无束地开放在桑间濮上……
8、春秋时期,卫成公迁都濮阳,带来了思想解放、文化发展,一时间,“卫郑新声”风靡华夏,“桑间濮上”成为当时最美的繁荣景象。
9、每年春三月,初民们像现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样尽情享受男欢女爱,桑间濮上,奔者不禁。
10、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,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,写出的面貌“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,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