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举国尽苏联,赤化不如陈独秀。满朝皆义子,碧云应继魏忠贤。
2、陈独秀机会主义之后所积蓄起来的力量,又在李立三同志冒险主义的领导之下,遭受了很大的挫折。
3、陈独秀、李达在《妇女声》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“到新社会的第一步”,希望它“作一个风雨晦暝中的晨鸡”。
4、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,主张自由思想,对新旧各派,采取“兼包并容”的办法,北大教授中有倾向社会主义的李大钊、陈独秀等,也有极端守旧的辜鸿铭等。
5、在广州兼着大学预科校长的陈独秀,因为“正争取一笔修建校舍的款项,抽不出时间”,指派陈公博代表广东支部,包惠僧代表他个人出席“一大”。
6、有不顾迂儒之毁誉,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魔宣战者乎?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,为之前驱!陈独秀:《文学革命论》,《新青年》2卷6期,1917年。
7、《儒林外史》的作者吴敬梓,医学家华佗,以及什么周瑜,包青天,还有陈独秀,胡适之等等都为地道的安徽人。
8、当时激进者如钱玄同,曾主张废除汉字,陈独秀也主张汉语拼音化。
9、1913年,陈独秀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,随都督柏文蔚参加反袁“二次革命”失败,不仅自己遭通缉,而且家庭也被袁世凯的爪牙倪嗣冲部队占据并查抄。
10、以“黑头”壮盛之年而叹老嗟卑,正是他们这些古人的常态!古今前贤互比,36岁的陈独秀1915年著《敬告青年》因此而特别凸显其伟大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