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

拼音
lì zhì
注音
ㄌㄧˋ ㄓˋ

吏治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吏治lì zhì

  1. 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。

    澄清吏治

    administration (good,bad) of officials;

引证解释

  1. 官吏的作风和治绩。

    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汉•兴破觚而为圜,斲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於姦,黎民艾安。”
    唐 张籍 《祭退之》诗:“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。”
   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八回:“我便和他谈些官场事情问些 苏州 吏治。”
    欧阳山 《三家巷》四:“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。”

国语辞典

吏治lì zhì

  1. 吏治事的成绩。

    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繁刑严诛吏治深刻,赏罚不当赋敛无度。」
    《汉书·卷八·宣帝纪》:「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。」

网络解释

吏治

吏治,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为lì zhì。是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、《汉书.卷八.宣帝纪》等书均有相关记载。

吏治的字义分解

  • 吏 [ lì ] 1.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。 吏治。官吏。 2. 旧指小公务员。 吏员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)。

  • 治 [ zhì ] 1. 管理,处理。 治理。治家。治丧。治标。治本。治国安邦。自治。统治(a.管理;b.分配)。 2. 整理。 治河。治水。 3. 惩办。 治罪。处(chǔ)治。 4. 医疗。 治病。治疗。医治。 5.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。 治蝗。治蚜虫。 6. 从事研究。 治学。治史。 7. 安定。 治世。治安(社会的秩序)。天下大治。 8.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。 府治。治所。 9. 姓。

吏治造句

1、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,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,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,由于吏治的腐败,亦不免纰漏百出。

2、云梦秦简政兴在得人,政弊在失人,官吏道德修养的高低、个人素质的好坏是政治是否清明、吏治是否清廉的关键。

3、当考核、问责体系“网漏吞舟”,对缺岗听之任之,吏治注定会处于失序状态。

4、更何况,“吏治”本身也包括对环保警察群体,若“治污先治官”不能得到优先落实,那么屋上架屋的机构设置就难堪大用。

5、执政期间,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,抑制豪强兼并,实施土断,整顿吏治,重用寒门,轻徭薄赋,废除苛法,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。

6、及至隆庆、万历朝,张居正力拯吏治萎靡的猛政闪烁而过,此病因不得治而愈积愈重,终成沉疴。

7、“繁刑严诛,吏治刻深,赏罚不当,赋敛无度。

8、内则九龙张目,祸起萧墙,吏治不靖,朋党倾轧;外则西北狼烟,沙俄虎视,沿海倭贼,明裔反复。

9、道光皇帝并非不知吏治的弊端,可是,面对日益衰败、百弊丛生的无奈,他只好掩耳盗铃,听之任之。

10、他好大喜功,崇尚奢靡,晚年专宠和珅,终至吏治败坏,贪污成风,从此大清步入衰世。

吏治的相关词语

【吏治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吏治的拼音是什么?吏治怎么读?

    答:吏治的拼音是:lì zhì
    点击 图标播放吏治的发音。

  2. 吏治是什么意思?

    答:吏治的意思是:官吏治事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