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大雨期间,最终的回报党,大家除了妇女跑警报。
2、也有叫“逃警报”或“躲警报”的,都不如“跑警报”准确。
3、后来湖大也遭轰炸,杨树达一家迁至马溪,许多学生跑警报至此,杨树达便开上几桌让学生大吃一顿。
4、在重庆那段时间,哪怕是经常要跑警报,她仍然坚持书写,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,她端立于桌前,一笔一画地练习小楷,警报声一响,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。
5、一次“跑警报”时,陈戒权亲眼看到,陈子馀将钟表铺的名贵钟表背在身上跑。
6、1938年起昆明人开始6年“跑警报”。
7、各所学校为躲避日机来袭,在晨光未露时上课,而在雾散时跑警报。
8、如果灯笼是黄色,则为预行警报,敌机刚刚从武汉起飞,可能才到宜昌等地,跑警报的人还可慢慢走,不必太慌张。
9、有个老先生,说上世纪50年代初的宁波城经常遭到败退到*弯的国民党空军轰炸,当时还是孩子的他经常跟着大人跑警报。
10、当时的桂林时常遭日军的猛烈轰炸,钨锑联运外也因遭炸而搬迁到城外,人们天天躲警报,我的一个哥哥因出痧子跑警报受凉受潮,病情恶化,在战乱中丧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