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康有为的世界大同理想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,就体现了现代化追求与社会主义选择统一的意向。
2、帖学观是碑学大师康有为书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3、以洪仁升、康有为、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,也学习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,形成了各自的慈善福利观。
4、顺便说一句,1896年1月12日,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,康有为在上海创办《强学报》,曾经以孔子诞辰纪年。
5、康有为由于之前接触过一些西方的书籍,如《海国图志》、《瀛环志略》等,也借助于其故友廖平的经学伪经、孔子改制等思想,自成一家。
6、近代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认为,只要远学英美,近学日本,实行变法维新,定能“三年而宏规成,五年而条理备,八年而成效举,十年而霸图定矣”。
7、几日前,他府上的常客康有为,康大学子,可能是觉得自己写了那么好的策论都没中进士,心中有些怨气;又或者,这位先生是想学学清流泣血上书,针砭时弊。
8、23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,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的急切与真诚,真是溢于言表。
9、在自立军起义中决心和康有为决裂,又因为看不惯四龙头的作为,遁入空门。
10、政变起初,慈禧太后在上谕中只是斥责康有为“莠言乱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