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,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,而且相反,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、因循守旧、难以变化。
2、复仇、株连、禁忌和仪式化的身份认定过程,是古老习惯法在现代社会的再现。
3、农民在斗争中先是依托古法即日耳曼人的习惯法,多次失败后转而诉诸基督教神法。
4、民法典是建构和生成的统一,它需要大量的单行法、习惯法和判例的支撑。
5、在帝俄时期,农民继续分化,传统的习惯法准则遭到破坏,村社的封闭性被打破。
6、在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之前,商法只能以习惯法、商人自治法的形式存在。
7、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,习惯法有着深远的影响.
8、《清代习惯法》依据清代官府档案、民间契约和民国初期的司法调查等第一手材料,对清代习惯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。
9、有元以来的汉籍文献卷帙浩繁,内容丰富包括刑事法律规范,民事法律规范,社会组织方式,婚姻家庭习惯法。
10、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部门中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实际上支配着党内生活,“习非成是”演变为习惯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