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光绪癸巳正月二十五日,赴琉璃厂义仓,荫轩前日有书未约;至则荫轩翁先在,于仓神前行礼。
2、难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鲁迅与郑振铎在北京琉璃厂遍求信笺纸300余种,辑成《北平笺谱》,可见文人对此的喜爱。
3、当时北京卖洋文书的很少,琉璃厂是没有洋文书的,北京为数不多的洋文书店主要集中在东安市场的丹桂商场和西单,印象最深的两家字号是中原和春明。
4、每年逛厂甸,必到东琉璃厂路北的“戴月轩”笔庄,买两支大楷羊毫或七紫三羊毫小楷笔。
5、厂甸庙会位于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,这里辽代叫海王村,金代叫海王庄,清乾隆年间厂甸集市开始出现。
6、一进琉璃厂大街,张辰就直奔宝晋斋给自己和宁琳琅打了几刀好南纸,而给董老的则是上品宣纸,他们的书法功力还没有到用上品宣纸的份上。
7、琉璃厂那边搞得像是专卖店一样,大多是槐荫山房、荣宝斋这类的大号古玩商家,东西到是真,就是贵。
8、在此期间,钱穆常去琉璃厂、隆福寺访寻故籍,自谓为平生一大快事。
9、北京的琉璃厂、海王村多半买卖都是他家的。
10、由于生意越做越大,古今金石集团已经在北京琉璃厂东西街还有报国寺各开了分店,最近又在接洽南方S市成立分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