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我们这种破碎家庭出身的人,从来就不是孩子。
2、着重任用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半知识分子.
3、按家庭出身区别对待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.
4、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了,家庭出身以及本人成分已经不再重要,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已经走出政治高压的状态。
5、十一、此人名叫牛言斌,36岁,北平人,家庭出身店员,本人成分自由职业者。
6、十二、邓保民,邵阳县黄塘公社蛇湾大队人,家庭出身地主,本人成分学生,解放初参加工作,在县粮食局搞储运。
7、由于他的爷爷、父亲都是知识分子,家庭出身不好,在那个红色年代,招工招干都无份,天天在生产队干活,肚子也吃不饱。
8、学生会副*席药鑫磊,军人家庭出身,父亲为总后勤部少将主任,母亲是北车集团副总。
9、北宋末年,因父亲在朋党之争中败走苏州,后又在剿匪中丧生,官宦家庭出身的徐昭沦落在下层社会中。
10、政治审查是文革时高校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重要依据,主要审查家庭出身是否所谓“根红苗正”,社会关系是否“清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