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蔡邕认为有些经籍中,由于俗儒穿凿附会,文字误谬甚多,为了不贻误后学,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。
2、前次收到蔡邕来信,说是那卫仲道已经亡故,蔡琰就此守了望门寡,蔡邕本待再选佳婿,蔡琰却执意不肯。
3、数日后,有荆州士子傅明上奏章称,昔议郎蔡邕,旷世逸才,心精辞绮,苑囿典文,流悦音伎。
4、蔡邕相当满意,貂蝉样貌可人,举止柔雅,蔚为大观,赞叹道:生女当如此。
5、我和正一同前往驿舍去会见蔡邕。
6、余下的那些后生俊杰们,为避免惨遭横尸街头,也随着匆忙告辞了蔡邕,瞬间跑了个一干二净!蔡大家再次孤独无助着,拖起沉重的步伐,落寞地去了自己的房间……
7、王粲呢,虽然也出身名门,早年即博得大名士、左中郎将蔡邕的特别青睐,却因“貌寝而体弱通傥”(其貌不扬、身体羸弱而又不修边幅),不为刘表所重。
8、如此,总算在年前回到晋阳,诸多文士如,温恢、王凌、卫凯和裴潜诸位从事,以及之前从弘农救回来的大臣以蔡邕为首也候在南门外左侧。
9、这就像当初蔡邕他们主张的选贤举能,那样贤者在位能者在职。
10、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,草书学张芝,亦学李斯、蔡邕等人,博采众长。